1. 佤醫研究所

  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 主頁 > 佤醫佤藥 > 佤醫研究所

            木鼓文化——佤族的生殖崇拜

            2021-09-07 08:53 發布人:李奕圻 瀏覽:

               佤族傳統醫學文化,是佤族民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步形成和沿襲的地方性關于藥物、疾病和治療等綜合性的知識,是特定的生態環境、歷史條件、社會文化、生存經驗和智慧的結晶,是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            佤族生殖崇拜的來源-《司崗里》的傳說
              滄源佤族認為“司崗”是葫蘆的意思,人是從“葫蘆”中來的。西南很多少數民族如傣族、拉祜族、彝族等民族民間都存在著葫蘆崇拜,流傳著人類起源于葫蘆的神話。究其原因可從人類的繁衍中進行考察:一是葫蘆的外形與孕婦的體型相似;另外葫蘆多籽,易于繁殖,象征著家族興旺。
              西盟等地區佤族把“司崗”解釋為石洞、山洞。但無論將“司崗”解釋為石洞或葫蘆,其實都是對母體崇拜的體現。佤族創世史詩《司崗里》中無論描述佤族第一個母親名字叫“媽儂”,媽儂生下安木拐,安木拐使人類得以繁衍,還是人類出自“司崗里”,都是對生命源于母體的一種描述,是對母親擔任人類繁衍任務的一個認識,是對母性的一種崇拜。
              因此佤族的“通天神器”木鼓也被雕琢成女陰的形象。當木鼓被敲響時,“木鼓的響聲”,象征著人從女陰出來時生命誕生的嘹亮之聲,對木鼓的崇拜,就是佤族對女陰的崇拜,表達對女性生殖器使族人得以繁衍的感激,這也是佤族人民的民族情感的表達。
            佤族的“通天神器”木鼓
              木鼓,在佤語中被稱為“格羅”或“格若”“克羅克”等。它是佤族的通天神器,是無比神圣之物。佤族有句格言:“生命源于水,靈魂求于鼓”。木鼓聯系著佤族人的情感,在佤族祭祀木鼓的儀式中人們體驗超然的力量,在此期間聚在一起的佤族人因為同樣的信仰而聯結。除此之外,通過祭祀木鼓,超自然的力量對因不確定未來而產生的恐懼有安慰和消解作用。在木鼓文化中,女性的身體因為特有的功能和價值而被置于中心的地位。
              木鼓有雌雄(或公母)之分,但劃分方法卻不同,大的木鼓為母鼓,居左;小者為公鼓,居右。但有學者實地研究發現,即所有的木鼓均為母鼓,而敲擊的人為公,佤族木鼓在鼓體和演奏中體現出了鮮明的生殖崇拜特征。
              佤族木鼓和木鼓的演奏體現著的是佤族人的生殖崇拜特性,還可用木鼓產生的傳說來加以證明。佤族祖先是一位女性,叫安木拐。有一天她做了一個夢,夢見萬物之神拍她的肚子,發出咚、咚的美妙之聲。第二天她讓人們按照她的生殖器官的樣子制作木鼓,聲音非常好聽,而且傳得很遠,佤族木鼓由此而產生出來,木鼓聲便成為人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呼喚,代表人類的繁衍生息。
              最后,木鼓文化之中蘊含了一些佤族醫藥的認識,根據佤族“八氣”理論,“木”順應了人體臟器“肝”的特性,其與現代中醫男科研究發現,陽痿從肝論治的觀點不謀而合;同時,中醫有“五音”配“五臟”,如肝應角,其聲呼以長,佤族木鼓是否也其代表的音律屬性那?佤族的醫藥來自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之中,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挖掘與整理,具有巨大的民族醫藥文化價值。
            本文作者:王明凱
              現就職于臨滄市中醫醫院。畢業于云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,主修中醫男科方向,研究生學歷,獲得醫學碩士學位,師承云南省中醫醫院秦國政教授,曾在云南省中醫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,中共預備黨員,省級優秀畢業生,國家獎學金獲得者,云南省臨滄市胃癌中西醫協同協作基地項目成員,臨滄佤醫藥普查、挖掘整理及應用研究項目成員,現發布中醫相關科普文章20余篇,發表論文20余篇,主持或參與課題5項,省級獎勵4項,校級獎勵14項,《經典中醫研究》雜志青年編委,工作于臨滄市中醫醫院,專業泌尿/中醫男科方向,擅長:男性性功能障礙、不育、前列腺疾病、腎結石以及相關女性難治性尿路感染及尿道綜合征、過敏性紫癜、內耳眩暈癥、皮膚方面等相關疾病。
              特約審稿:佤族歷史文化顧問趙明生
              審核:王亮友
    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用藥咨詢
            无码 人妻 在线,人妻偷乱视频一区二区,精品精品久久盛宴,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,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